发布时间:11/20/2025
游戏大奖(The Game Awards)作为全球游戏圈的年度盛会,历来是各大厂商展示新作、玩家见证荣誉的舞台。然而近年来,其 indie(独立游戏)分类的争议却愈发明显。近日,备受瞩目的自动射击游戏《Megabonk》开发者主动退出最佳新人独立游戏奖评选,原因竟是该作并非其处女作——这一诚信之举,意外揭开了奖项分类中 indie 定义模糊、真正独立游戏被边缘化的现状。
Indie 定义走样:奖项分类难辨真伪
据观察,今年游戏大奖的 indie 分类中,真正意义上的独立游戏占比极低。如今“indie”一词似乎已被曲解为“数字发行”,而非“独立开发”,这对那些无发行商支持、全靠自己打拼的开发者来说无疑是种伤害。比如《Clair Obscur: Expedition 33》虽是佳作,却并非真正的独立游戏。

在笔者关注的领域中,类似案例不在少数。《Absolum》和《Ball X Pit》都是今年备受关注的作品,但两者均有发行商资金支持。当然,这类游戏值得被肯定——它们在面对3A大作时本就难以突围。不过,若要公平分类,或许按首发定价来划分是更合理的方案,这样游戏的评判标准将更贴近其为玩家提供的价值。
Megabonk 退赛:诚信之举凸显奖项漏洞
说了这么多,终于要谈到本次事件的核心——《Megabonk》。这款自动射击游戏融合了《Vampire Survivors》的爽快感与《Risk of Rain 2》的高燃节奏,近期可谓话题度拉满。

本周,开发者 Vedinad 做出了一个大胆决定:主动退出游戏大奖最佳新人独立游戏奖的评选。原因很简单——这并非他的处女作。此前,他曾以其他笔名发布过作品,并向主办方坦诚了这一点,随后选择退出竞争。这种诚实与 integrity 值得所有人敬佩。
然而,这一退赛却让最佳新人独立游戏奖的提名名单显得更加尴尬:仅剩一款真正由开发者独立发行的游戏。不仅如此,纵观整个最佳独立游戏主分类,笔者统计发现仅有《Hades 2》和《Hollow Knight: Silksong》两款真正的独立游戏。

其余提名作品虽非3A级别,却都有发行商资金或发行支持。即便忽略背后可能存在的私人投资,真正自发行的游戏也多来自那些已具备一定实力、能自筹资金的顶尖小工作室。
因此,尽管笔者赞赏 Vedinad 的退赛决定,但这也更凸显了真正独立游戏在国际舞台上的弱势地位——尤其是在本该为它们发声的分类中。当然,3A游戏需要曝光来维持营销节奏,但当奖项宣称要表彰独立游戏,实际却并非如此时,这真的合理吗?
作为长期关注独立游戏领域的观察者,若你想支持真正的独立开发者,不妨关注今年以下几款自发行的优秀作品:
